首页

品丝论足 艳艳

时间:2025-05-29 09:03:30 作者:“猎鹰9”火箭将24颗“星链”卫星送入极地轨道 浏览量:77622

  【香江快评】

  作者:焦磊(华南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香港拥有丰富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诸多高校在世界大学排名中有不俗表现,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被知名机构认定为世界百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鼓励联合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香港知名高校纷纷赴粤办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已“落户”广东,香港大学(深圳)、香港城市大学(东莞)、香港都会大学(肇庆)等在建或筹建中。粤港教育合作、优势互补,多措并举为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和产业赋能。

  采用国际化教育模式,培养湾区所需人才

  相较于大湾区内地城市,香港的高等教育具有国际化优势。粤港澳大湾区以建成国际一流湾区为目标,国际化人才是不可或缺的核心构件。

  粤港合作办学,沿用国际化教育模式,充分利用香港高校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上的优势,结合大湾区需求,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如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明确以英语作为基本工作和教学语言。同时,在“港科大一体,双校互补”的理念下,香港科技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两校开放共享课程及研究设施,鼓励两校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学生也可同时修读两校学位课程。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同样实行英语教学,以培养博雅型国际人才为旨归,其教师团队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支撑湾区产业发展

  学科专业设置关系到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转移转化的重点领域和方向,对区域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发展壮大为新支柱产业”。大湾区产业发展定位为域内高校学科专业设置提供指引。

  粤港合办高校以大湾区建设为契机,紧扣湾区产业发展方向,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支撑湾区产业长远发展。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以湾区需求为导向,重点布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大数据与数据科学、生物医药、金融物流等专业,支撑地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增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专业。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则摒弃了传统的院系设置方式,组建功能、信息、系统和社会四个连接多个学科的枢纽,枢纽涵盖多个新兴领域研究方向,如“功能”枢纽包括先进材料、地球与海洋大气科学、微电子、可持续能源与环境等领域。

  校企科研协作,助力湾区企业转型升级

  香港高校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而大湾区为香港高校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提供了邻近且广阔的空间。

  粤港合办高校与大湾区企业开展广泛的科研合作,共建科研平台,协同开展核心技术研发,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力支持,助力实现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与企业共建一系列联合实验室,如港中大(深圳)-科鹰三维立体显示技术联合实验室、港中大(深圳)-博雅生命再生医学工程联合实验室等;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与中国联通(珠海)合作建立了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等。

  支持创新创业,孵化湾区高新技术企业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粤港合办高校重视创新创业,加强产学研合作,衍生出一批高新技术企业。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注重产学研合作,在珠海科创园设立产学研基地,支持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创新创业活动,培育孵化师生创业项目,助力最新科研成果产业化。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创新创意创业中心联合企业等多方资源为在校师生创业团队提供培训、资助等支持,协助创业团队推进技术转让。粤港合办高校普遍聚焦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助推大湾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未来,伴随更多港校“落户”大湾区内地城市,并与大湾区企业、科研机构、地方政府等构建更为紧密的关系,其对大湾区的溢出效应将更加彰显。(光明日报) 【编辑:李润泽】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马面裙爆火成“龙年战袍” 这个地方一年就卖了3亿元

半月谈记者采访了解到,有的心理教师会进行朋辈督导,或者向家人倾诉,但效果比较有限。还有的心理教师会自费在网上购买督导服务,每次几百元至千余元不等。“大概每做10次心理咨询就要接受1次督导,但费用太高了,很多心理教师因此不愿意做心理咨询。”贵州一名心理教师说。

华侨华人搭中老铁路“快车”紧抓发展机遇

大模型技术虽然能够涌现智能,但是对算力的消耗也是巨大的,通研院的技术团队希望探索一条由价值驱动的通用智能体,可以消耗尽可能低的算力,实现智能。

业界人士厦门共探养老金融和老龄产业的发展与创新

中美音乐家合奏专辑共探爵士乐东西融合

上海3月1日电(记者 范宇斌)2024年上海侨界法治宣传月启动仪式1日在上海市普陀区半马苏河驿站举行。本次宣传月首次纳入中国侨联“法治中国 你我同行”主题活动序列,以“法治为基,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主题,将在未来一个月面向上海全市侨企、侨界群众举办百余场普法宣传和服务活动。

委员通道丨吴蓓丽:80%以上的创新药在上市后两年内纳入医保

2018年11月,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习近平谈到,现在,“痕迹管理”比较普遍,但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检查考核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文山会海”有所反弹。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